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道怤五代 868 — 9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8—937或941 【介绍】: 五代时僧。
永嘉人俗姓陈
六岁削发于本州开元寺
既而抵闽谒雪峰禅师,妙契宗旨,时谓小布衲。
归住东府镜清寺,倡雪峰之法,学者奔凑。
副使皮光业辞学宏赡,屡击难之,退谓人曰:“师之高论,人莫窥其极也。
钱俶私署顺德大师
钱元瓘命主天龙寺,后创龙册寺,延请居焉。
吴越禅学自此始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8—937 俗姓陈温州(今属浙江)人,禅宗僧侣
早岁出家,尝谒灵云志勤曹山本寂,终为雪峰义存法嗣。
参学诸方,凡对机缘,悉皆冥契。
后自闽返越,居镜清寺,世谓之镜清和尚
吴越王钱镠父子深赏识之,命住天龙寺,又为造尤册寺。
私署顺德大师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卒。
祖堂集》卷一〇、《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
后二书诗偈9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陈氏
永嘉人
幼恶鯹血。
亲戚强啖之。
辄呕哕不已。
因求出家于郡之开元寺
既受具。
即遍参请。
入楚抵临川
尤于曹山寂公
微诘不小挫。
入闽遂服膺雪峰
一日峰。
什么处人。
温州
峰云恁么是一宿觉乡人也。
云只如一宿觉什么处人。
峰云好吃捧。
且放过。
问峰云。
古德以心传心。
心如何传。
峰良久。
礼谢。
峰云更问我一转语好。
就和尚请取问头。
峰休去。
其机锋峻捷。
时丛林称小布纳。
盖太原有与同名者。
年腊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镜清院。
上堂如今事不得已。
向汝道个著实亲切处。
到汝分上。
因何特地生疏。
只为汝抛家日久。
流浪年深。
一向缘尘。
致见如此。
所以唤作背合尘。
亦名舍父逃逝
今劝兄弟。
未歇歇去好。
未彻彻去好。
大丈夫儿。
得恁么无气槩。
还惆快
终日茫茫地。
何不且觅取个管带路好。
时有僧问。
如何是管带路。
嘘嘘云。
要棒吃
僧云。
恁么即学人罪过也。
云几被汝打破蔡州
尤与皮公光业相往来。
公日休子也。
辞章宏赡。
议论该博。
笃志禅学。
尝谓人曰。
镜清深造远诣。
莫臻其极。
吴越钱氏钦慕之。
命居天龙寺
及建龙𠕋寺。
请为第一世。
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灭。
寿七十四。
茶毗于大慈山。
坞塔舍利于龙姥山前。
僧主汇征著塔铭。
释道怤
俗姓陈
永嘉人也。
丱总之年性殊常准
而恶鯹血之气。
亲党强啖以枯鱼。
且虞呕哕。
求出家于开元寺
具戒已游闽入
言参问善知识要决了生死根源。
临川曹山寂公
大有徵诘若昙询之间僧稠也。
终顿息疑于雪峰
闽中谓之小布纳。
太原同名年腊之高故。
暨回浙住越州鉴清院。
皮光业者日休之子。
辞学宏赡探赜禅门。
尝深击难焉。
退而谓人曰。
怤公之道崇论闳议莫臻其极。
武肃王钱氏钦慕命居天龙寺
私署顺德大师
文穆王钱氏创龙册寺。
居之。
吴越禅学自此而兴以天福丁酉岁八月示灭。
春秋七十。
茶毗于大慈山坞。
收拾舍利起塔于龙姥山前。
僧主汇征撰塔铭。
今舍利院弟子主之香火相缀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全付五代 882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47 【介绍】: 五代时僧。
苏州昆山人
商估之子。
随父至洪州,闻禅会之盛,遂出家。
寻至宜春仰山,参嗣南塔光涌
初住庐陵应国禅院。
后归浙,钱元瓘礼重之,赐号纯一禅师
天福二年,住越州云峰山清化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昆山人
父𢹂以贾于豫章
年幼尔乃悦禅寂之业。
恳从父祈出家。
父怒不应。
已而察父色稍霁。
又祈焉。
如是至三四不已。
父谩诺之。
因即辞去。
江夏清平大师所。
清平问曰。
尔来何求。
曰志求法也。
清平怜其幼而敏慧。
纳之。
清平尤谨。
未几为落䰂登具。
间谓人曰。
吾闻学无常师。
吾非匏瓜。
岂系于此哉。
遂抵宜春仰山南塔涌公
执役左右。
且屡载游庐陵
安福县杨公。
建应国禅院。
邀之。
宰罢任去。
徙鸽湖山之清化院。
僧有同里者。
谓之曰父母之邦。
宁无意乎。
明日弃鸽湖而东谒吴越钱氏文穆王于钱唐
衣衾钵器。
施予有加。
既创院云峰山
仍名清化而俾居焉。
参扣者臻萃。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
华表柱头飞木鹤。
问路逢达道人。
不将语默对。
未审将什么对。
云眼里瞳人吹叫子。
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
长江无间断。
聚沫任风飘。
问还受祭祀也无。
答祭祀即不无。
问如何祭祀。
答渔歌举棹谷里闻声。
忠献奏赐紫伽梨。
累让改纳衣。
寻号纯一大师
开运四年丁未秋七月示微疾。
谓其徒曰。
生也法起。
没也法灭。
起灭非言论所及也。
竟坐逝。
随有大风疾雨。
发屋拔木。
寿六十六。
腊四十五。
窆于所居山之北坞。
沙门汇征铭。
释全付
吴郡昆山人也。
幼随父商于豫章
闻禅寂之说乃有厌世之志。
白求出家。
父愠形于色。
愠止复白者三。
父异其诚率略许之。
遂诣江夏投清平大师
问曰。
尔来何求。
曰。
志求法也。
清平师怜其幼而抱器。
抚以纳之。
夙兴夜号殊于群童。
及长为之落饰寻登戒度。
奉师弥谨捡身弥至。
问法无厌饫见性不龌龊。
清平颔而许之。
一旦谓人曰。
吾闻学无常师。
吾非匏瓜。
岂系于此而旷于彼乎。
遂辞师而抵宜春之仰山南塔涌禅师
应对言语。
深认仰山之势。
顿了直下之心。
仰山冁然器重之。
拳拳伏膺栖神累载。
后游于庐陵
安福县杨公建应国禅院。
居之。
禅徒子来堂室畟满。
宰罢任。
其乡人复于鸽湖山建院。
迎以居之。
廉使上闻锡名曰清化禅院。
禅徒麇至请问者墙进。
皆不我屈。
岂多让于前辈乎。
同里僧谓曰。
父母之乡胡可弃也。
任缘徇世愿师归欤。
遂别鸽湖而还故国。
吴越文穆王钱氏命升阶。
赐之衣衾钵器有加礼焉。
丁西岁钱城戍将。
云峰山清化禅院。
召以居之。
忠献王钱氏遣使锡以紫袈裟。
上章累让。
再赐之又让之。
遂故以纳衣。
曰。
吾非荣其赐而饰让也。
恐后人之仿吾而逞欲矣。
赐号曰纯一禅师
又固让之。
不以情忘情故情真。
不以道求道故道直。
所居院之殿宇堂室。
人竞崇建之。
铸钟千馀斤。
新额曰云峰清化禅院。
云水之侣辐凑。
眷眷不欲舍旃。
开运四年丁未岁秋七月示疾。
谓众曰。
生也法起。
殁也法灭。
起灭非言论所及也。
安然而逝。
有大雨疾风以震林木拔矣。
享年六十六。
腊四十有五归窆于山之北坞。
弟子应清等十馀人。
奉师遗训不坠其道焉。
僧主汇征为塔铭。
建隆二年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潜五代 ?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 【介绍】: 五代时僧。
蒲津人俗姓武
少诣临川僧净慧一见以为法器。
后又谒法眼禅师文益。
寻结庐衢州古寺,阅《大藏经》。
后周世宗显德初钱俶迎入西府,受菩萨戒,赐号慈化定慧禅师,居慧日永明院。
师名道潜
河中府人
姓武氏
初谒清凉法眼。
一见异之。
许入室。
一日问曰。
子参请外看甚么经。
师曰。
华严。
法眼曰。
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
师曰。
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
法眼曰。
空具六相否。
师不能答。
法眼曰。
子却问我。
师如语而问。
法眼曰。
空。
师言下开悟。
法眼曰。
子作么生会。
师云。
空。
法眼然之。
后因四众士女入寺。
法眼曰。
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
今睹金银朱紫杂遝。
是破戒否。
师曰。
好个入路。
法眼曰。
子向后有五百毳徒。
而为王侯所重在。
师寻辞往三衢古寺阅藏经。
钱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
慈化定慧之号。
周显德元年
建慧日永明寺
请师居之。
为开山始祖。
众常五百。
果符法眼之记。
永明至宋改名净慈
赞曰。
嶷嶷法器  孕灵河嵩  空华严相  绍法眼宗 名闻霸府  冕玉致恭  永明  杲日当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蒲津武氏子。
美容姿。
躯干颀硕。
匈有七黑子。
若魁斗幼依中条山栖岩大通真寂禅师
薙染。
既明戒检。
雁门五台山睹文殊大士。
自尔遍历禅会。
及见临川崇寿益禅师
顿了心地。
阅藏典于衢之古刹。
而文殊复现妙相于宴坐中。
及诣鄞礼育王塔。
见舍利红色。
行悬钟外。
悲喜交集。
于是光文大师汇征请于山斋
行普贤忏法三七日。
感遍吉降瑞。
其所御象鼻。
枕道场所。
吴越王钱氏迎之入府。
授菩萨戒造大伽蓝。
慧日永明
以居之。
仍宠以慈化定慧禅师之号。
月别给俸示优礼也。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
将入棺。
白光昼发。
十月茶毗于龙井
收舍利无算。
有屠者。
自以罪恶不可忏悔。
展襟向火聚。
请求不得。
则死于火。
斯须获七粒。
开宝庚午
天台韶国师
建塔以葬。
癸酉塔顶时起白光。
其机缘语句具载传灯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行因后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雁门人
参方得法于襄阳鹿门山
寻游匡庐南唐元宗
承其名。
请出世栖贤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岩。
岩峻峭不易陟。
有石室。
深邃可禅燕。
下瞰锦绣谷尤幽胜。
无弟子给侍。
赖邻僧时往来。
所须曾莫之缺乏。
居常有异鹿一。
遇夜阑。
则卧石檐下。
锦囊鸟一栖石壁间。
元宗三徵之。
终不起。
一日小疾。
谓其人曰。
捲上帘。
我去我去。
方捲帘。
即下床行三数步。
屹立而化。
春秋七十许矣。
阇维收馀骨。
塔之岩背。
元宗使工写其真。
以供养。
释行因
不详姓氏。
雁门人也。
游方问道于江淮
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
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
独栖禅观于其中。
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徵召不起。
岩中夜阑有异鹿一。
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
二物都无惊怖。
不度弟子。
有邻庵僧为之供侍。
一日小疾谓侍僧曰。
卷上帘我去去。
帘方就钩。
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
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
而阇维收遗骨。
白塔在岩背焉。
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
寻为元宗坚请。
栖贤寺开堂唱道。
不及期月潜归岩窟。
初岩如五指。
中指上有一株。
终之日此亦枯瘁。
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
谈论不滞于方隅。
开喻必含于教化。
实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
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
佛则右胁果位坐亡。
首支地者现通。
身立中者彰异。
其惟欲行步而化者。
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
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
俗姓武
蒲津人也。
生而强壮容姿端雅。
成立则身长七尺许。
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
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
真寂禅师为亲教也。
戒检严明讷言敏行。
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
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
后诸方无定游处。
未到临川崇寿益禅师
顿明心决。
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
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
不觉起而作礼。
及诣杭礼阿育王塔
跪而顶戴泪下如雨。
问掌塔僧曰。
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
僧曰。
按传记云。
藏在内角中。
望若悬钟焉。
疑未已。
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
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
悲喜交集。
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
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
其象鼻直枕行忏所。
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
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
请以居之。
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
别给月俸以施之。
加优礼也。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
入棺之际。
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
时众皆睹。
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
所收舍利夥多。
有屠者自惟恶业。
展襟就火聚乞求。
斯须获七颗。
屠家持于印氏塔中。
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
石塔缄其真骨。
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
佛手岩行因者。
雁门人
未详姓氏。
少习儒。
舍俗出家。
遂云游。
首谒鹿门真公。
言下有省。
寻抵江淮
庐山
山北有岩如五指。
下石窟可三丈馀。
师宴处其中。
因号佛手岩和尚
不度弟子。
有邻庵僧。
为供侍。
常有异鹿锦囊乌驯绕其侧。
江南李主。
三诏不起。
坚请就栖贤开法。
不逾月。
仍潜归岩室。
寂音为之赞曰。
淮山深处。
容我卓锡。
树下经行。
岩间宴寂。
六十馀年。
胁不至席。
天子三诏。
掉头不应。
知不可致。
南向加敬。
山摇海惊。
天空地迥。
后代儿孙。
则反于是。
如乳中虫。
贪著世味。
我寻其迹。
为陨涕泪。
师后下禅床行数步。
屹立而化。
岩顶有一株。
同日枯瘁。
寿七十馀。
岩之阴。
骨塔存焉(二师皆曹山嫡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